协同创新 智领未来
第四届滨海中关村协同
创新发展论坛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国信息协会、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公司、北塘湾(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中关村科技产业公司以及各科研服务、金融机构、高校院所、科技创新企业和中关村智库专家、行业领域代表等200余人共聚大会,共同推动京津两地深化创新合作,深度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推动诸多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加快落户、创新服务机构持续聚集、研发转化平台不断丰富,加快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在京津冀协同走深走实上贡献力量。
上午9点,论坛正式开始。本次论坛设置了“领导致辞”、“成果汇报”、“主题演讲”、“联盟授牌”、“圆桌对话”等各项议程。
领导致辞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
张 峰
张峰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以"协同创新 智领未来"为主题,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产业变革和社会进步。中国电子学会作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科技组织,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滨海中关村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的创新体系,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王清山
王清山董事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是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负责区域合作的专业化平台公司,立足北京、辐射全国,与合作区域携手打造“类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滨海中关村作为京津两市共建园区,经历了企业资源由“整合”向“集聚”、经济增长由“高速”向“高质”、增长动力由“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类中关村生态日益成熟。希望在场的智能企业的创新项目、各个产业转化的最新成果以及有意向在滨海新区发展的科技企业能够落地园区,大家携手共同开启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的新征程。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 王金平
王金平会长在致辞中表示:回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创新模式,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平台。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园区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中国信息协会作为推动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各界同仁一道,共同推动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成果汇报
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超群详细推介了滨海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创新成果及未来规划。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滨海中关村聚焦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3+1”主导产业,构建了全链条、全要素的创新生态体系,搭建创新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了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滨海中关村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助力京津冀协同创新迈向新高度。在此诚挚邀请更多企业和人才加入滨海中关村,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联盟颁牌
大会上,来自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北京友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浩丰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锐士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合十思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永中软件有限公司、北京点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英飞智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海医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全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源仪迅驰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及机构加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联盟。
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联盟是在响应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下应运而生的,目前联盟已吸纳135家成员单位,在主动服务、产业融合、共赢发展等方面深度学习、深度交流、谋求经验,促进京津冀三地模式相通、政策互惠、资源共享、携手共赢、协同发展,在推动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上展现新作为。12家新成员单位的加入进一步壮大了联盟规模,将有效促进京津冀“政产学研”创新资源的交流与互动。
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栓
邬贺栓院士认为,在传统的网络基础设施上随着数据要素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增加了算力设施,上面还有数据流通的利用设施,支撑数据从数据生成获取到数据应用的全生命周期。随着数据发展需要很多新的协同平台,支撑数据跨境流动和安全保障,更好地发展跟数据有关的产业服务。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张建伟
张建伟院士提到,去年我们见证了世界上十大技术趋势,很多都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首先是生成式技术高速增长,互联网设备和云端智能家具的激增,还有元宇宙已经成为现在生活主要的一部分。今天看到人工智能成为多个领域里头创新驱动的龙头,但是人工智能要实现价值,一定要和产业深入融合,把高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们融合得越宽越深,最后产生的创新度越来越好。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CCF计算经济学
专委会主任 邓小铁
邓小铁院士认为,从数字经济到实体经济数字化整个技术驱动对于产业链的影响,这是一个进行中的挑战,可以看到技术的演进和人工智能的加入对于经济的影响。我们讲到大数据的时候,可以看到互联网大概二十多年前产生,主要技术进步的产业也是跟互联网相连接的,到今天我们可能会走向大模型,这个变革,互联网跟大模型都是一个变革,会改变整个领域的发展、经济学活动的发展。
此外,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首席技术官侯胜利,东华软件副总裁、东华云和智慧城市集团执行总裁王昕,蓝凌软件副总裁张建光,北京中祥英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智能BU总经理柴栋,数睿数据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穆鸿分别进行精彩的主题演讲,共同探讨了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热点与未来趋势,为科技园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建言献策。
圆桌对话
在上、下午论坛中,三场圆桌对话分别围绕“AI 赋能重塑行业新生态”、“AI驱动医疗革新开启数智健康新时代”、“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应用和发展”三个主题,13位对话嘉宾观点碰撞,就智能制造如何实现企业转型,AI如何赋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企业如何更好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如何支撑智能制造等方向进行了热烈交流,研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梳理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融合创新,深入探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智能领域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