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 打造协同创新“引领地”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抢占发展新赛道的“蝶变记”

时间:2025.07.29


图片


今年6月,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天津滨创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就“无位置传感器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自动启动及引导系统”专利达成“先使用后付费”许可协议,成为了天津经开区首个知识产权“先用后付”京津合作的案例。创新的合作模式不仅为“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提供了新实践,也为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揭开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京津冀协同创新赛道上加速蝶变的新篇章。


图片




打造“北京研发—天津转化”试验田



一个“科技园”想要谋求长足发展,首先需要为“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关键环节做好铺垫。只有打破科技创新的信息壁垒、破除技术供需不匹配的瓶颈,才能开拓出更多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进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因地制宜”吸纳周边创新资源的必然选择。


此次天津滨创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的“先使用后付费”合作,正是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对于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深度解构。


作为一家深耕新能源与环保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津滨创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决定在碳中和技术开发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能的研发创新资源,天津经开区市场监管局主动对接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通过技术对接、专利论证等环节,最终推动了企业与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研发团队达成合作意向。这一创新举措让企业在试用高校专利技术时可以“先尝后买”,既避免了前期专利许可费投入和产业化效果不佳带来的损失,也助力高校专利成果加速转化。同时,通过构建“专业评估+二次公示+金融保障”的全流程服务路径,使得校企专利许可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在精准匹配供需的同时,还为企业研发转化提供了试错空间。


而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先使用后付费”案例的合作方—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同样也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当前,实验室已进驻位于科技园核心片区的我市首个成规模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内,团队聚焦“超大规格金属点阵结构多弧并行3D打印技术与装备”项目,沿着20米级国内最大金属3D打印机凝练出的技术路线向着百米级3D打印机攻坚克难。


据项目负责人刘长猛介绍,百米级3D打印机预计将于今年9月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落成,待产品正式面世后,将创造国内3D打印设备的新纪录。他表示,未来,团队将立足天津经开区,扎根科技园,全力打造“研发—中试—产业化”闭环生态,不断完善产业链,进而助力更多新质生产力在此蓬勃发展。


如今,类似的“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案例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还有很多。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已累计注册企业6100余家。今年上半年,京冀来津注册企业占比就高达28%。不难看出,创新协同给本土产业带来的新资源、新技术、新人才、新场景、新契机,为园区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抢下“先手棋”布局新赛道



百舸争流,奋楫争先。纵览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路径,处处体现出“敢为人先”的精心布局。


今年6月,在“2025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暨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上,科技园企业致导科技的多项硬核技术“吸睛”无数,进一步拓展了无人机的工业级应用范围。稍早之前,天津经开区低空经济发展也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年3月,京津冀无人智能产教融合基地等园区申请无人机试飞空域正式获批,为地区无人机产业链企业研发测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经开区打造低空经济产业新高地。


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无人机试飞空域的重要板块,将积极满足各类无人机研发测试、飞行训练、物流配送等应用场景需求,为无人机安全飞行提供全方位保障。


记者走进园区时发现,虽然项目的建设工程尚处于收尾阶段,但招商工作却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据北塘湾(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倩介绍,当前,园区正围绕着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重点发力的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3+1”产业体系加紧招商,全力提升园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目前,园区的招商签约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占园区产业化用房面积的40%多,当中不乏北京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卡雷尔机器人等高含金量项目。同时,在谈项目还有7、8家,产业化用房的预订率已达70%。”李倩表示,下一步,园区将落实好重点项目的签约入驻工作,引入更多“高、智、绿”企业进驻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园区发展贡献新动能。


新产业、新赛道、新战场。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产业加速布局、新赛道全力抢占、新企业抱团聚集的发展态势如虹。从掌握医疗数据治理和大模型领域成熟技术与实践经验的零氪科技;到手握100余项知识产权并构建完整无人机航电系统生态的致导科技;再到深耕智慧农业领域实现“种好”与“卖好”双赢的科芯公司……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科技园涌现出的一批优质项目正以协同之力编织产业升级的 “新翅膀”,助力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破茧成蝶、振翅高飞,在渤海之滨扇动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飓风。


来源:滨海发布